Menu
当前位置:A963设计网> 作品分类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 > 刘月超作品

中国延安南泥湾机场

34337 2020-01-20T15:37:47 58 [精品]
设计师: 刘月超
作品类别:公共建筑
中国延安南泥湾机场说明:

延安机场始建于1936 年1 月,是中国共产党使用和管理的第一个机场,也是第一个红色机场。延安机场迁建工程(现名为延安南泥湾机场)是陕西省及延安市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定位为“陕甘宁区域中心机场”,是改善革命老区人民交通出行条件以及提升延安对外形象的重大民生工程。

延安机场迁建工程航站楼工程位于延安市正南偏西方向的宝塔区柳林镇,距离市区14.5公里,按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设计,机场跑道长3000米、宽45米,属军民合用机场。按照近期目标年2025 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46 吨建设,航站楼规模13346平方米。航站楼采用平行于跑道的前列式构型,空侧平行布置4个C类近机位,2个远机位与1个隔离机位,陆侧交通为地面层综合车道边接驳,具备夜航保障条件。

 

延安机场迁建工程航站楼工程选址在延安市柳林镇尚家沟山顶,整体采取“削山填谷”的方式建设新机场。场址地处湿陷性黄土区,是当前国内湿陷性黄土地区机场建设中遇到的土方量、挖方量最大,填方高度最高的机场工程。最大填土深度超过100米,仅飞行区就累计完成土方回填3000多万立方米。建设用地紧张且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高。“削山填谷”营造出的建设用地弥足珍贵,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是规划设计的重点与挑战。航站楼采取平行跑道的前列式布局,空侧连接4个近机位,紧凑规则的矩形航站楼构型满足空侧高效运行,更源于对山顶土地的珍视。航站区规划在满足机场总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陆侧场地现状高差,将空侧站坪、航站楼、陆侧站前广场及地下停车场的空间序列采用“阶梯式”的剖面布局,将空陆侧一体化设计,大幅度的降低土方工程量。

基于延安机场航空业务数据与航站楼建设规模等因素,“一层半”式剖面流程是科学的选择。楼内航空流程包括国内旅客与行李的出发、到达与中转流程,国际旅客与行李的出发与到达流程,贵宾流程,迎送人员、工作人员、货物与垃圾等流程。集约的构型、有限的小型航站楼规模与多类型航空流程及其相应的空间要求之间的矛盾,是设计面临的创新与挑战。

 

国际出发与到达流线组织,由于检验检疫、海关、边防、安检等国际联检单位各自不同的流程监管要求,使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空间进深需很大方可满足国际流程要求。将复杂的国际流程融入小型航站楼建筑空间是本次设计的另一个创新点。功能空间设计将原本需要单向大进深的国际联检流程巧妙的设计为“回”字型空间以增加流程长度,并沿途布置联检业务及配套服务用房,在集约的建筑空间内满足了国际流程与各联检单位的监管需求,使延安机场航站楼满足国际一类口岸的建筑与设施要求。

考虑到运行中国际航班数量较少的情况,流程与空间设计希望国内国际两种流程设施及空间可以互相合并与转换。将北侧的国际机位定义为可转换机位,可兼顾国内与国际航班停靠;航站楼内并置的国内国际值机柜台及出发行李房、可联通的国内国际近机位候机厅、灵活分隔的两舱休息室以及管理高效的到离港通廊等空间设计,均是设法在规模受限的小型航站楼内提高各项流程设施及空间利用率的探索与尝试。

航站楼建筑空间形态的塑造力求体现现代化空港特点,同时充分考虑延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契合“人文机场”的核心设计理念,体现延安独特的门户形象。努力将航站楼建筑体量设计的紧凑集约,降低体形系数;同时严格控制窗墙比例,仅在航站楼中部开敞空间处设置玻璃幕墙,两侧小型空间区域采用实体墙与竖条窗的形式。

相关设计案例
免责声明:A963设计网作品由网站注册会员发表,本网站对其作品的版权未作证实,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不作保证,也不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授权,请勿转载。如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电话联系:0755-83869208 QQ:4000168963
本文作品源自:
  • 刘月超
  • 陕西-西安
  • 需要优质装修设计服务吗? 委托设计

    相关设计作品

    更多>>